「好臭!原來狗狗大便了⋯⋯趕快抓起來丟掉吧。」看到狗狗大便,一般飼主應該會很想趕快處理掉,避免臭氣沖天。
但你知道嗎?大便是健康很重要的觀察指標,能幫助飼主一眼就看出狗狗吸收是否有異狀、腸胃道功能是否健康運作。那些牠們說不出來的苦,很可能反映在便便狀態上喔!像是便秘與腹瀉,皆為異常的表現!輕則可能是短暫的腸胃不適或吃到不淨的食物,重則可能是有細菌病毒感染,又或是慢性腸道炎症、胰臟炎等棘手疾病導致。
千萬不可輕忽大便帶來的重要警訊,一起來了解該怎麼洞燭先機、見微知著吧!
1997年兩名來自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教授,將人的大便共分成七類,堪稱世界大便分類法的權威始祖!而這套分類法,歷經多年來也被沿用發展到狗狗與貓咪上,有些獸醫會建議飼主可以用這套分類法,作為狗狗大便的輔助診斷工具。
而依據大便的呈現狀況,一共分成七種類型。第一型為一顆一顆的球狀,第二型是凹凸香腸狀,第三型是具有裂痕的香腸狀,第四型是光滑平整的香腸狀,第五型則變成軟塊狀,到了第六型跟第七型甚至變成糊狀與水狀。
而這七種類型,大致可以分成三種腸胃吸收狀況:「便秘、正常、腹瀉。」以第一、二型來說,多代表因水分不足、纖維攝取不夠,或長時間憋忍導致大便乾硬。第三、四型則是較為理想的大便,可從形狀看出尚有水分、平滑與營養吸收完整。最後第五、六、七型則可能說明,狗狗體內腸道壞菌過多,造成腸內消化機能異常,以至於出現腹瀉與吸收不良的症狀。要額外注意是否有其他併發症、食慾及精神狀況等。
健康的狗狗大便顏色多為深棕色或巧克力色,但也可能出現黑色、紅棕色、綠色、黃色或白色顆粒等狀況。舉例來說,黑紅棕色多是有小腸或腸胃有出血的狀況,而黃色可能伴隨著黃疸狀況出現,可能是膽囊、肝臟或胰臟發生問題。綠色或白色則很可能是吃進了不應該吃的東西,如雜草、寄生蟲卵等。
而寄生蟲卵除了會讓大便呈現出白色顆粒感外,也可能伴隨出現又細又長的蟲體,所以大便的內容物飼主們也是要多加留意!若狗狗不慎吞食異物也可能與糞便混雜,若牠們排便過程中,有奇怪的東西出現,不可輕易拔取,可能造成腸胃受傷!應儘速聯絡獸醫師,做完整檢查或手術取出。
而若大便上含有黏液包覆,經常與腸胃發炎有關!可一併觀察是否有腹瀉、嘔吐的症狀發生。
將飲食內容單純化,不要經常更換餵食的內容或成分,可避免因頻繁更換食物導致消化不良。若是敏感體質的狗狗,也可考慮低敏成分的飲食,例如無穀配方、低敏肉品(如羊肉、鴨肉等)等飲食選擇!最重要的還是給予充足的營養及水分,才能妥善幫助腸胃蠕動。
定期驅蟲、施打預防針,都能幫助身體及腸胃道維持一定的抵抗力,避免外在的寄生蟲或細菌病毒入侵!生活中維持清潔,也可以防範狗狗「病從口入」,防止吞入灰塵細菌,又或是異物等。
如果是胃與消化道功能不好,經常軟便、腹瀉或便秘的狗狗,可以適時協助補充益生菌,幫助腸胃的免疫細胞運作與避免菌相失衡,進而維持正常的消化機能!
Chrome: https://www.google.com/chrome/browser/desktop/index.html